“化梦:李洋的艺术”金秋启幕

“化梦:李洋的艺术”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二层C展厅如期开幕。_“化梦:李洋的艺术”金秋启幕

9月28日,“广角°——青年实验项目空间”第一期第五回展览“化梦:李洋的艺术”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二层C展厅如期开幕。本次展览是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副教授李洋的个人作品专题展,由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邵亦杨、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邵彦担任学术顾问,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设计总监、副研究员纪玉洁担任策展人。展览梳理并呈现了艺术家三十三年来以梦为核心展开的艺术探索与创作,包括油画、壁画、数字艺术、装置、图形设计、社会行为艺术以及艺术家日记、手稿等108件/组作品,其核心议题是把梦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方法,探索“以梦化人”的潜在可能。

出席本次展览开幕式的嘉宾有: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系主任唐晖,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秦建平,教师工作部部长兼人事处处长傅怡静,壁画系直属党支部书记、副主任王长兴,美术馆直属党支部书记韩文超;研究生院副院长吴啸海,壁画系直属党支部副书记王芳,建筑学院研究生部副主任刘文豹,设计学院教授周博,教师工作部副部长兼人事处副处长扈学婷,教师工作部副部长李彦君,《世界美术》杂志编辑赵炎,中国国际医疗保健促进会睡眠医学分会文化泰和麦德(北京)医疗科技创始人贺舫等艺术家和学院教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高高主持开幕式。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直属党支部书记韩文超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直属党支部书记韩文超在致辞中首先介绍了青年实验项目空间的策划缘起,美术馆作为学校的窗口与平台秉承服务教学和师生的重要宗旨,在积极推动美术学院不同专业教师之间进行跨界交流、合作与互动的努力。他指出本次“化梦”展览邀请到邵亦杨、邵彦两位教授做学术顾问,确保了展览的学术性和研究基调。尽管展览规模及体量不大,但展览结构及脉络非常清晰,展品非常多元,是第一期五个展览当中作品数量最多,类别最丰富的,展览的视觉品质很高,很有特点,体现了“小空间,新气象”的特质。并讲到从入口蔓延到空间的时间线就可看出,艺术家李洋持之以恒的艺术探索过程,这对美院学生探索艺术风格、形成系统化的思考是非常有帮助。与此同时,第二期青年实验项目空间已经完成方案遴选,将会陆续呈现给大家,第一期的五个展览也将集结成册,敬请大家期待并感谢对此项目的关注和支持。

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工作部部长兼人事处处长傅怡静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工作部部长兼人事处处长傅怡静在致辞中首先表达了对艺术家李洋与策展人纪玉洁合作展览成功举办的祝贺。她认为作为第一期青年实验项目空间的收关之作,本次展览非常独特,和现场嘉宾与观众分享了观展后的两点认识:一方面李洋把现实和梦境达成了和解,将浪漫与理性进行了融合;另一方面李洋把个体性和社会性进行结合,梦作为个体属性很强的存在,被他转变成社会性的探索,又融入笔端,很值得钦佩与尊敬。她说道:“专注做一件事,世界会有一个很伟大的力量。”认为李洋老师在追逐梦这件事情时产生了一个伟大的力量——这个伟大的力量在于治愈、在于乐趣。不懈的追梦、非凡的努力加上生命的激情、极致的表达,成就了李洋艺术做梦的事业。

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设计总监纪玉洁致辞

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设计总监纪玉洁在致辞中先分享了她与艺术家李洋相识与合作的过程、对李洋其人和梦艺术创作的理解,以“实验性、社会性、专题性”为出发点的展览初衷。她阐释了展览“化梦”的主旨,重点介绍了将思维导图作为视觉叙事逻辑的策展理念:将墙面作为导图的创作图纸,以时间为线索选取典型作品,在空间中建构一个巨大的景观式思维导图,纵览艺术家33年的艺术创作路径;根据展览空间结构请李洋新创作“人类探梦简史”思维导图,以阐明个体的梦不仅链接到个体心理,还连接到集体潜意识,联结到时代、历史、社会乃至人类面临的急迫问题;用思维导图来统领展览的视觉形象设计,对导图式基础图形进行重组和编排,搭配高纯度、高饱和度的黄色,形成一个专属性强、识别性高的完整展览视觉系统。最后她强调了展览围绕“社会性”展开的系列学术活动策划并致谢。

本次展览的艺术家李洋致辞

本次展览的艺术家李洋副教授在致辞中谈到,在美院学习与教学过程中,个人小我和集体大我是不断对话与整合的过程;美院是一个鼓励创造与创新,鼓励用艺术去探索人类的、宇宙等未知领域的地方,同时美院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情怀——艺术为人类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他认为展览体现出策展人非常高的眼光和境界修养,作为艺术家有时是迷失而混沌的,是策展人帮他从众多的特质和线索中提炼、升华出灵感导图这个关键语言。他还特别提到展览的一个公共艺术项目——“在梦境中感受美术馆“,他在中央美院美术馆内进行睡眠,以科技手段完整记录睡眠与梦的发生过程,在醒来后的瞬间凭藉记忆画出梦,两相对照,获得新的感知与认识。作为一名教师,李洋认为在当下特定的时代里,梦可变成一种社会交流的媒介与载体,利用它可以发现新的人类科学、艺术、文化、哲学、社会生活工具的多种可能性。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高高主持开幕式

嘉宾合影

  前言

梦是启迪,是人潜意识在努力使整个心灵更趋于和谐、合理。”

——荣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

如果以人为坐标,艺术创作的视域大致可分为两种维度,一种是“向外”,看向人的体外之物,“再现”外部客观世界和社会生活;另一种是“向内”,看向人的内在精神,“表现”自身的主观世界和心理意识。李洋的艺术显然基于后者,他把梦作为自身艺术实践的方法和语言,持续展开“梦”的研究与创作。就像乔治·莫兰迪执着于描绘静物瓶子,伊夫·克莱因着迷于极致的单色艺术,对于梦,李洋如痴如醉,从1990年开始,他持续工作于梦,创作于梦,三十三年,未曾间断,单纯、执着与坚韧成为他艺术品格的真实写照。

展览“化梦”是对李洋“梦”艺术实践的一次谱系式、样本化的梳理,囊括了他的油画、壁画、数字艺术、图形设计、社会行为艺术以及日记、手稿等多元形式的作品。“化梦”一方面意为“化我”,即对李洋而言,他通过自我梦境的记录、分析和研究,进行深刻的心灵探索,实现自我心灵的转化、净化与疗愈;另一方面暗示着“化人”,李洋将视角由自我转向他者,通过梦的视觉化带动对社会中人的心理与历史叙事关系的关注。通过分析和描绘他人的梦境,把隐藏其中那些看不见的力量变得可见,实现转译并疗愈他者的内心和精神世界的目的。

作为一名研究型艺术家,李洋没有将自己囿于特定的艺术语言的标签枷锁上,虽然他的作品有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属性和特征,但古典主义、构成主义、波普乃至科技艺术、社会艺术都通达作用于他的创作。他将梦作为一个吸收器、记录器与反应器,通过个人记录反映一个时代的普遍梦经验,同时记录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艺术语言流变。“我画梦,就是画现实。”正如李洋所言,他描绘的虽然是超现实的题材,但暗含的是比现实世界更真实的力量,比客观的再现世界更具意义。

策展人 纪玉洁

部分参展作品

人类探梦简史之一(局部)  纸本墨水 109.2×39.5cm 2023

人类探梦简史之二(局部)  纸本墨水 109.2×39.5cm 2023

在梦中感受美术馆 2023年9月26日夜-27日晨 社会艺术 

荣格的利物浦之梦 纸本水彩 50×40cm 2020-2021

二零零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的梦 IPad绘画 尺寸可变 2021

被联合起来的366个人类的梦 iPad绘画 最大尺寸600×600cm 2019-2020

如何画梦 纸本墨水 21×29.7cm 2014

二零零一年八月七日的梦 纸本水彩 45×65cm 2013

2011年9月19日、9月21日的梦 纸本墨水 21×15.5cm 2011

2007年1月16日的梦 纸本水墨  138.5×30cm 2007

一九九三年的梦:前知识经济的造人机制 布面丙烯 104.5×101.7cm 1999

1996年12月26日的梦 纸本油彩49.7×37.4cm 1997

梦的四个阶段 布面丙烯 50x40cm 2000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梦:老社区里的凤凰涅槃大火 布面油彩 65x81cm 1996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梦:密林深渊与鼠族女王 布面油彩 60×45cm 约1990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梦:高空中的大鱼 纸本油彩 50×50cm 20世纪90年代

艺术家简介

李洋

艺术家,梦工作者,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艺术学博士,目前生活和工作于北京。他的工作目前关注于梦工作的艺术、心理学、医学与社会学视角的整合,从梦的语言中获取新的社会生活工具的可能性。

个展:“李洋画梦三十年加密艺术展”,沪申画廊,上海(2021)“捉梦器:关于梦的田野调查”,空间站艺术中心,北京(2020);“李洋-Unicorn-梦研所”,独角兽艺术空间,北京(2015);“现实的自疗——身藏”现实空间,北京(2010);“‘思无邪’——李洋作品展”,上海美术馆,上海(2007);“醒醒”,长征空间,北京(2006)等。

群展及社会项目:“夜次元:奇遇之夜(Night Dimension:The Night of the Gifts)”,雷士德工学院旧址,上海(2023);“亚洲数字艺术展:地球太空船”,时代美术馆,北京(2022);“沙盒系统:关于治愈的三个样本”,线上展览,Cryptovoxels,雷电所(2022);“超融体:成都双年展”,天府艺术公园,成都(2021);“工艺之道:首届苏州工艺双年展”,苏州(2021);“不准停电”,明当代美术馆,上海(2021);“一席”第697位讲者:“画梦”,万象剧场,深圳(2019);“我绘百年 百年梦圆——中央美术学院校史壁画”,中央美术学院望京校区,北京(2017);“CAFAM双年展:空间协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2016);“旋构塔——中国青年艺术家推介展”,时代美术馆,北京(2014、2015);“第六届成都双年展”,成都现代艺术馆(2013);“造型——中央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2010);“中央美术学院素描60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2009);“新锐策展人计划-头发的故事”;“形无形”,一月当代画廊,北京(2006);“‘谈话十+十’当代艺术展”,证大现代艺术馆,上海(2006);“长征计划–延安项目”,长征,北京(2006);“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处女园:浮现”,为王其亨《威尼斯双年展的风水》创作绘画并进行美术设计,中国国家馆,威尼斯,意大利(2005);“今日美术馆首届青年美展”,今日美术馆,北京(2003)。

所获奖项:“中央美术学院2001届毕业作品展”,一等奖,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2001);“诺基亚‘我看未来’艺术大奖赛”,当代美术馆,北京(1999);“中央美术学院80周年校庆招贴画展”,一等奖,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1998)等。

作品及访谈发表:《心理月刊》、《心探索》、《城市画报》、《中华英才》、《北京青年周刊》、《美术研究》、《美术观察》、《美术》、《新周刊》、《典藏(国际版)》、《中国艺志》、《中国国家地理》、《博物》等。

教学课程:“超现实艺术解析与创作” 、“全观性素描” 、“神秘美术课”等。

广角°——青年实验项目空间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发展中心筹备组:总顾问:苏新平、邱志杰总策划:张子康、韩文超、傅怡静特聘专家:吴洪亮、彭锋统筹:王春辰、高高、郁飞、扈学婷、李彦君执行策划:刘希言、李垚辰、李金朋、易玥、胡晓岚、金简如、王若冰、闵志伊

“广角°——青年实验项目空间”第一期第五回

“化梦:李洋的艺术”

展览时间:2023年9月28日—10月18日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层C展厅学术顾问:邵亦杨  邵彦艺 术 家:李洋策 展 人:纪玉洁策展助理及设计团队:张倩媛  李晋羽  王悦嘉  郑璐瑶  郭双玉展览管理:马亮  荆鹏媒体宣传:何一沙  吴靖  贺伊飞官网文宣:王静智识中心:肖宝珍公共教育:任蕊  姚轶群  梁雯  王军财经事务:杨柳  门婧  寇蕾行政支持:蒋思妤  岳君瑶  张倩  郭旭后勤保障:孙炜  陈小华  吕智发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