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诗意栖居的通路丨园林深深处,居然城市间

中国古代书画研究系列:“信有山林在市城——古代文人的隐与仕、物与心”展览于3月24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展,共展出了自元代以来的中国古代书画48件套,聚集了赵孟頫、周臣、文徵明、祝允明、唐寅、仇英、戴进、陈淳、陈洪绶、石涛等多位名家之作。_寻找诗意栖居的通路丨园林深深处,居然城市间

撰文_孙艺菲

中国古代书画研究系列:“信有山林在市城——古代文人的隐与仕、物与心”展览于3月24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展。此次展览由北京画院与辽宁省博物馆共同主办,联合了故宫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国内重量级文博单位,历时两年策划完成。共展出了自元代以来的中国古代书画48件套,聚集了赵孟頫、周臣、文徵明、祝允明、唐寅、仇英、戴进、陈淳、陈洪绶、石涛等多位名家之作。

展览续写了辽宁省博物馆《人·境——古代文人的园中雅趣》,以中国古代文人观物与识心的视角为线索,通过林泉之心、雅游适意、壶中天地、诗画映景四个板块,由远及近,由物到情,讲述了中国古典园林所承载的中国古代文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家园。

展览现场

庭院深深·寻与探

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鼎盛时期,园林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在此时期,园林成为了文人雅士们崇尚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元明清时期的园林艺术注重自然元素的使用和融合,强调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古代园林艺术注重空间的设计和运用,空间的设计和布局极为注重整体性和和谐感。园林中的假山、池塘、廊桥、亭台、花草树木等元素被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景观,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想。

展览现场

初入园林,自然与人意相映成趣。园林由诸多自然元素构成,但在自然之上灵动着的,则是古人的园林意识。在中国园林艺术的建构中,文人既是园林的主人,是园林艺术的建构者,更是园林的精魄与灵魂。在四方的庭院之内,山是盘绕着文人意趣的山,水是充盈着文人意趣的水。山水林木中寄托着文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清泉顽石上倾洒着文人的高雅志趣,园林内安置着文人内心的一方净土。园林之所以成为艺术,也正是因为其与人心相通,传达着人性的情感。

展览现场

庭院深深·观与品

中国古代园林注重的是“景致”,即将自然景物进行提炼和加工,营造出极具审美价值的园林景观。其中,最为典型的莫过于“山水园林”,它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在这种园林中,人们借助建筑、水、植物等元素,模拟山水自然景观,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俗的情境。

展览现场

园林艺术不同于其他建筑艺术的地方,在于其强调“有情境、有气氛、有主题、有内涵”。园林艺术空间布局、建筑构造、植物、水池、石头等多种手段,创造出一种令人身临其境的意境和氛围。本次展览利用宣纸进行空间划分,透过圆形、扇形、葫芦形等的小轩窗探寻对面的景致,力图给观者以身临其境的氛围。

展览现场

居于园林,古代文人生活于斯,交游于斯。从赏月对弈,到诗酒唱和,再到书画谴兴,园林已经成为古代文人雅致生活的重要一环。晨光熹微之中,五柳先生归园田居,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兰亭清流之上,王逸少携群贤举修禊事,游目骋怀,畅叙幽情;琅琊醉翁亭之间,文忠公与滁人同游,共享山水之乐,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文人在园林中的生活图景,被一幅幅传世的雅集图像记录下来,图画中精美的陈设和工巧的服饰,有时表现出流觞曲水的闲雅,有时也透露出联结政治的庄重。园林见证着文人吟唱欢笑的生活,也承载着文人的精神内涵。

展览现场

庭院深深·谈与叹

古人的园林意识不仅仅是在美学上的追求,也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园林艺术也常常反映出主人的品味、地位和文化背景,常常运用典故和诗词来丰富意境,表达文化。古人的园林意识是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哲学意识,强调的不仅仅是景观的美,更重要的是景观背后的文化、哲学、品位和情感。园林艺术在元明清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不仅仅是一种建筑艺术,更是一种文化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理念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览现场

感悟园林,物我一体,天人合一。文徵明有诗句云:“诸贤共隐竹林清,酒德相高寄此生。”园林绝不仅仅是物件、是园地、是居所,而是精神、是心境、是理想。当文人情趣与山水园林相映成趣时,自然是灵动的,山水是有情的,人心是宁静的。这种物我一体的境界存在于每个中国文人的梦中,也流连于山水田园的一草一木之中。隐匿于山水林泉背后的,是历代文人的热忱、勇气与本心。

展览现场

园林又称“城市山林”,是人与自然的亲和。园林艺术的审美意味是对中国园林的创生逻辑的关照,此种关照在当下社会尤为珍贵,对于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启发和影响。它不仅是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一种生态智慧、空间设计的理念和文化审美价值观的传承。

展览现场

在具体有限的园林水墨和书文中,短暂逃离现代都市的繁忙,体会诗意的古代风雅,尝试切身与自然交流,取得净化心灵的审美感受,便可真正做到苏舜钦在《沧浪亭》中所言:“一径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