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洋:千人一面是书法创作的最大弊端

格物致知 物我合一■刘洪洋笔:兼毫笔墨:一得阁墨汁纸:普通宣纸砚:端砚创作环境:工作室艺术的表现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载体基础上。我们谈艺术,不能轻视更不能忽视对物质载体的摸索、探讨和关注。不止于此,艺术..._刘洪洋:千人一面是书法创作的最大弊端
格物致知 物我合一■刘洪洋笔:兼毫笔墨:一得阁墨汁纸:普通宣纸砚:端砚创作环境:工作室艺术的表现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载体基础上。我们谈艺术,不能轻视更不能忽视对物质载体的摸索、探讨和关注。不止于此,艺术的最终呈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艺术载体本身的深入把握和极限探索。所谓物尽其性,以尽其用。书法者,固然需“笔法人”,更不能忽视“人法笔”。人若违背笔性,书法焉能存也?今人所言书法之技术,既指人控制笔,又指人亦为笔所控。此乃自然之理。人随笔动,笔随人动,则合乎物理,顺乎人性,此可谓“知笔”也。物质载体是艺术表达的具象手段,而艺术还需建立在对艺术核心要素的抽象理解上。如果仅仅停留在执著于对艺术手段具象的理解上,艺术创作就难免执著于一点一画、横平竖直等低端审美,反而会南辕北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离艺术的本来境界越来越远,难脱“匠人匠气”。未标题-2刘洪洋 篆书条幅规格 226cm×97cm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书、印者,予人审美之感受在空间。“结字因时相传”“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便是说空间变化之重要。陈陈相因、千人一面实是艺术创作之最大弊端。不独仿照时人,即便仿古亦不足取。所谓“拟古而不泥古”就是此意。离开对传统的临摹,则失去艺术创作之根基与源头;离开个人对空间的个性理解,则艺术沦落匠人之手。尽思极心,人尽其才。对抽象之空间的理解,全看艺术家个人思想涵养,脱离学问滋养,终究难成大器。具象手段和抽象理解最终要统领于作为创作主体的人的意象思维,即艺术家自觉不自觉地、理性非理性地运用具象手段呈现艺术抽象要素时所表现出来的取舍之道和辩证之法,体现的是创作者的天赋和艺术感受力。林语堂说:“一切艺术的问题都是韵律问题……书法代表了韵律和构造最为抽象的原则。”此韵律首先蕴含在点画之中,而自然又在空间之中,继而在书法整体的黑白世界之中。这一韵律的形成正是人尽其才、物尽其性的结果,于此才、性之中可见艺术家之意象思维。但所谓“尽”者非极端之意。尽者,佳也。而何处为佳?此全在艺术家个人之感受,此为艺术自由之可贵。不求极处,求佳处,可避免刻意造作之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若极处即是佳处,则极亦未尝不可。若中庸之道,非中、庸者为佳也,实是佳者为中庸也。一言以蔽之,实事求是,恰到好处。其中深含辩证之法、取舍进退之道,不可不察。古人云:“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这既是人生大道,也暗含着艺术创作的手段、道路与目的。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