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与当代美术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提及与阐述“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思想,对于..._“以人民为中心”与当代美术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提及与阐述“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思想,对于包括美术在内的中国文艺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性质的准确定位与阐述。从美术创作的角度看,“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思想,对于指导中国当代美术创作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创作思想的凝练与升华

“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思想,是对人类优秀艺术创作思想与实践精神的凝练与升华。

古今中外,许多流传千古的美术作品,无不对民众的生存境遇充满真切关怀,“悲天悯人”是传统现实主义艺术最重要的内涵之一。法国18世纪的启蒙主义思想家、现实主义美学奠基者狄德罗认为,艺术的最高原则是表现现实人生和伟大思想。他说,画家在画室门上应写上:“不幸的人们在这里可以找到为他们一洒同情之泪的眼睛。”关注现实人生,表现人生的悲喜与人性的善恶,确是现实主义艺术也是一切伟大文艺作品最重要的品质。

无疑,讴歌主流价值观,抒写对民众的关切之情,关注民众的生存境遇,表达超越小我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最深厚而鲜亮的底色。回顾中国美术史,那些不朽之作,动人之处就在于以生动新颖的艺术语言,表达对生命的赞美、对美好人性的讴歌、对他人命运的关怀,以及对人生理想的抒发。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系列艺术经典,如董希文的《春到西藏》、李焕民的《初踏黄金路》、李琦的《主席走遍全国》、刘文西的《祖孙四代》、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卢沉的《机车大夫》、罗中立的《父亲》等等,无不洋溢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性之美。

一代代美术家,以扎根人民为创作圭臬,以关怀现实之心锤炼笔墨,传承中国优秀艺术传统,提升了艺术和人生境界。

文艺传统的总结与弘扬

“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思想,是对中国现代美术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美术伟大实践和革命文艺传统的深刻总结与进一步弘扬。

“五四”以后,中国美术开启了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从民族救亡到民族复兴之路上,一批仁人志士呼吁并引领艺术从超然遁世转向现实关怀,从遣性怡情转向为人生而艺术,从笔情墨趣的把玩转向为民族而抒写。特别是在国难当头的抗战时期,美术工作者转换艺术观念,将个人的艺术兴趣和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维系在一起,走出“象牙塔”,用画笔刻刀去表现火热的救亡图存运动,将艺术变为了“投枪”和“匕首”,在为抗战、为民族而艺术中成就了时代的艺术和艺术的人生。

可以说,用艺术的方式表现人民的疾苦,反映人民的心声,关注人民的民运,高扬民族集体的奋争精神、自强意识,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美术最重要的精神特质。这一特质,决定了中国现代美术在价值取向上有别于极力彰显自我的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更多的是呈现百年来中国人民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进行的不懈抗争,进而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那些历经时代变迁、时光洗礼铭刻在观众心中的经典之作,折射出时代变革精神,充满对现实的炽热情感和人文关怀。

“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思想,是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精髓最精辟的阐述与最全面的承扬,彰显出中国现代美术精神,并指导着中国现代美术发展,成为中国现代美术最重要的创作根基。

时代命题的关切与回应

“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术的本质特征。

习近平同志在第十次文代会、第九次作代会开幕式讲话中曾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雕塑者。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立志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艺术总是在传承与创新中拓展前行的道路。今天,中国当代美术创作的语境发生很大变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文化需求,已成为新时代给艺术家提出的新课题。中国当代美术创作,不仅要承扬优秀的创作传统,还要在关注新时代火热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的精神需求中,进一步为时代而歌、为祖国抒怀。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40年的拼搏,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事业全面发展。全球化视阈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优势日益凸显。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创造的经济奇迹、展现的外交智慧等,让世界看到一个日益开放、自信的中国。中国当代美术与审美文化,既反映这种变化,也是一个转型主体,其存在格局、生产与消费状态以及价值取向都发生显著变化。

我们看到,20世纪后半叶以来,依托信息技术革命,西方发达国家先后进入后工业社会,这是一个以资本拜物教为特征的消费社会和由现代媒介制造的“景观社会”。对于“景观”,不管是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让·鲍德里亚,还是美国学者佛尔茨和贝斯特等,都用他们的话语作过相同或者相近的表述。在西方当代艺术思潮影响下,中国当代美术界也一度出现重世俗感观欲望宣泄和热衷制造具有市场价值的视觉符号等现象,文化意义、人文品格、现实关怀、社会担当在这种狂欢式的宣泄中被消解。习近平同志关于文艺的重要论述,及时、客观、准确地指出了问题,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创作环境指明了方向。

当今中国正发生巨大变革,人们的观念冲突、心灵憧憬与现实规约力之间的张力,比任何一个时期都突显,为实现中国梦的实践比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壮阔。在这个时代艺术如何作为?艺术家如何作为?是每一位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艺术家应该思考与回答的问题。我们需要多元化的艺术。着重个体心绪、情感、趣味表达的艺术,在任何时间和空间都有其位置;执着于形而上精神追求或超越意识表现的艺术,也有重要价值。但是,新时代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宏阔的艺术视野和触动心灵的万千气象,用饱含激情的笔去表达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与审美理想,去反映人民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去表现人间真情和美好人性;用艺术的方式描绘波澜壮阔的变革与发展的时代画卷,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大国形象,是时代对艺术家的呼吁,也是观众的期待。

中国当代美术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思想引领下,不仅可以避免重蹈西方现当代艺术的覆辙,而且必然以现实性、人民性与时代性的品质与精神特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使艺术家、艺术作品和民众形成良好互动,使艺术作品的价值得以最充分的彰显。也因为具有这种品质与精神特征,中国当代美术必将在世界艺坛独树一帜,为人类艺术的健康发展提供参照系,注入正能量。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