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丽交流”——900多年前的“一带一路”

“为什么在南宋皇帝赵构的德寿宫第四次考古中,出土了一些高丽青瓷的龙纹片?”日前,在杭州名人纪念讲堂的课前,记者一见到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院长张伟教授,就迫不及待地问了心中的疑惑。“这应该是高丽与宋交流..._“宋丽交流”——900多年前的“一带一路”

“为什么在南宋皇帝赵构的德寿宫第四次考古中,出土了一些高丽青瓷的龙纹片?”

日前,在杭州名人纪念讲堂的课前,记者一见到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院长张伟教授,就迫不及待地问了心中的疑惑。

“这应该是高丽与宋交流频繁的一个片段反映。”接下来,在近2小时的西湖名人讲堂课上,张伟用“宋丽交流”的历史画卷,向在场听众展示了900多年前的“一带一路”。

北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年)十二月,高丽国王王昭遣使者李兴佑入宋进贡。次年春,宋亦派使者前往高丽,册封王昭为高丽国王,两国外交关系正式建立。

北宋建立后推行“招诱奖进”的贸易鼓励政策。

一是经济上的“厚利”,二是政治上的“柔远”。宋室南渡,偏安于东南,财政困难加剧,故更倚重市舶收入,“南渡后,经费困乏,一切倚办海舶”。“而高丽方面素慕华风,迫切希望与宋重续传统的友好关系,以吸纳其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同时通过双边贸易,以获取各种生活奢侈品、书籍和文化用品。同时,宋丽两国都面临来自辽、金、蒙古的侵逼,有意向共同牵制、抗衡外部威胁,双方就有了交往的意愿。”张伟用浅显的语言讲述当时的背景。

从官方来讲,双方使臣的频繁往来,使“贡”“赐”形式下的交流迅速开展。大体上说,通过“贡”“赐”交往,高丽输入中国的物品,多为昂贵的香油、松子、人参、生平布等土特产及金银宝物、兵器、高级工艺品。宋朝的回赐物品,除诏书奖谕、加册、官爵外,主要有礼服、金器、银器、漆器、乐器、礼器、绢、缎、绫、缯、锦、龙凤团茶、御酒和各种高档药材,此外还有大量的文化典籍。

民间交流更是达到空前繁荣,距今900多年的北宋中后期至南宋中期达到顶峰。韩国学者全海宗在《论丽宋交流》一文中,依据《高丽史》,以览表的形式罗列了从咸平元年(998年)至祥兴二年(1279年)宋商赴高丽贸易的情况。“就表中所见,宋商赴高丽约150次,每次人数少则数十,多则上百;当然,实际次数肯定不止这些,但凭此我们也可想见当时民间贸易之盛。”张伟说。

在900年前,中国的商人,已经开着有指南针和水隔舱的先进海船,踏浪而行,载着无数“Made in China”和“Made in Korea”的货物,往返于朝鲜半岛和浙江沿海,这是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的画卷。

“历史告诉我们,平等互利、合作共赢、文化包容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合作交流的基础,它有助于推动世界的进步和发展。”张伟说。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